知多一點點

啟德這個地方是以兩名商人-何啟爵士及區德先生的名字命名。他們在一九二零年代開始發展啟德海濱計劃,兩人看見1911年的革命後,大批移民湧入香港,引致住屋短缺,他們認為在九龍灣填海是可行的解決方法,兩人打算興建舒適和高檔的住宅區,吸引富裕的移民在香港定居,因為這些人可以有助發展這個城市,為香港作出貢獻。可惜這個龐大的計劃由於經濟困難而不能實現,這幅填海土地亦因而空置。政府其後認定這幅土地適宜用作機場,首次有紀錄的飛行便在1925年農曆新年元旦在啟德進行。

這幅獨特的土地是本港航空業的發源地,最初是由一所飛行學校及一隊英軍飛行部隊開始,首次有紀錄的飛行便在1925年農曆新年元旦在啟德進行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香港被日軍佔領。日軍計劃擴展機場。他們拆毀宋皇臺、龍津石橋(由滿清政府在1875年建成)、九龍城寨的圍牆,用拆下來的材料擴展跑道。啟德國際機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受到盟軍的猛烈轟炸,嚴重損毀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,戰後政府為重建啟德國際機場,剷平了餘下的「聖山」部份,並將宋王臺石碑由餘下的殘石中切割出,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。

1954年,政府通過一份機場發展總綱計劃。1958年,九龍灣海傍興建了一條新跑道。跑道向西北/東南方向伸延,全長2529米。隨著跑道落成,啟德機場正式成為香港國際機場。

1996年,啟德機場踏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,共處理2950萬名國際旅客和156萬噸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。在國際客運量方面,佔全球最繁忙機場的第3位﹔而在國際貨運吞吐量方面,更屬全球之冠。

但是啟德機場只有一條跑道,平均每小時要升降班機達36次,繁忙時間接近每分鐘一班,已是安全考慮下之極限。而且,跑道與滑行道距離過近,任何意外都可能令機場癱瘓;航道之下為人口密集的住宅區,遇上嚴重意外時後果堪虞。有見及此,政府積極著手發展新機場計劃。

隨著社會發展及客運需求,1998年7月5日晚上,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終於結束73年的歷史任務,而赤鱲角新機場則於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。

因應啟德機場搬遷之後,政府展開《啟德發展計劃》,將前啟德機場跑道末端改建成啟德郵輪碼頭,並於2013年6月12日正式啟用。曾是世界最難著陸的機場跑道之一,如今已成為重要的郵輪設施,除了作為郵輪母港及為其他郵輪提供岸泊位置外,亦用作證婚、婚宴、音樂會、發布會、展覽等等,為香港帶多更多機遇。而郵輪碼頭頂層則為啟德郵輪碼頭公園,為香港其中一座規模最龐大的空中花園,花園內部設計獨特且種植了不同的植物,並設有觀景平台,讓遊人飽覽維多利亞港的景致,是假日出遊的好地方呢!

今時今日嘅啟德,兩岸矗立著一座座臨海豪宅,背後卻承載著多重的歷史,是香港的象徵,亦是未來發展的核心。由最初細小而雄心勃勃的住宅計劃發展成絡繹不絕的國際港口,是獅子山下最耐看的風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