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多一點點
大家有無覺得「紅磡」呢個地方名好特別呢?相傳在1909年,有建築工人打一口井時,發現湧出來的井水是硃紅色的,有風水專家歸咎於動土傷了龍脈,流出的是龍血,而因為紅色的井水,於是便得了紅磡之名。但另一個更可靠的說法是:1856年之前,紅磡海邊全為紅色岩石,由於漁船常泊於此灣,而漁民稱泊船的凹入海邊稱為「磡」,故稱當地爲「紅磡」。
講起紅磡,唔少本地香港人會想起中產屋苑如黃埔花園、隱世小店或掃街好去處等。但原唔講唔知,原來100年前的紅磡是重工業地帶,有英泥廠、發電廠、船塢。1860年,港英政府銳意發展紅磡成為工業區,青洲英坭廠、黃埔船塢、中華發電廠相繼成立,其他如玻璃、火柴等行業的廠房在19世紀末時紛紛在此區開設。船塢原址陸續建成黃埔花園,英坭廠發展成新的工業大廈,從近30年的發展來看,紅磡已發展成為中產及高尚住宅區,成為一個新舊交替的社區。
「紅磡」的其中一大特色就是不少街道均以鄰近建築物命名,如有觀音廟就有觀音街,有青州英坭廠便會有青州街,有黃埔船塢必有船塢里,北帝廟原址附近有北廟街。從戰后至今,紅磡有很大的改變。如今已沒有了英坭廠、船塢及發電廠,但區內的歷史對老街坊來說是一輩子的瑰寶呢!
除了工業發展外,紅磡及黃埔的發展與區內觀音廟亦有關聯。紅磡觀音廟建於同治十二年(一八七三年)。善信以紅磡坊眾居多,大部分為主婦,間中該廟亦有商人及漁民來參拜。相傳在二次大戰期間,一日有炸彈落於紅磡區,廟側屋宇蕩然無存,惟觀音廟則屹立如故,其側百餘名學生因而罹難,反而匿於廟內的人士無恙,居民均認為是觀音顯靈庇佑的緣故,自此區內居民都誠心祭祀祈福。現時觀音廟的香火仍非常鼎盛。觀音廟最為出名的乃是「觀音開庫」,每年農歷正月二十六日,慕名前來借庫的人絡繹不絕。
隨著時代巨輪的盤轉,沒有了船塢及發電廠,取而代之的是設計獨特的酒店,打造成維港畔一片逸閒豪華的新領域。這個融合中西歷史文化及新舊建築的社區,有著更多的等你探索呢!